李滨江凝视她片刻,从她眼中看到了不容动摇的决心。他长叹一声,终于拿起笔,却在签字前顿住了。他重新抬起头,目光变得深沉而温和:“好吧,人各有志,强求不得。年轻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理解。”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信上签下了名字,但随即补充了一句让林知韫意外的话:
“这样,你的档案关系,我先暂时留在局里,不急着办转出。” 他看向林知韫,眼神像一位看待晚辈的慈祥长者,“给你半年的时间。去那边看看,适应适应。如果……我是说如果,觉得不合适,或者改变了想法,这里随时欢迎你回来。这个位置,我尽量给你保留半年。”
这番话,让一向冷静自持的林知韫瞬间动容。
这已远超一位领导对离职下属的常规态度,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充满人情味的爱护和一份坚实的退路。她深深地向李滨江鞠了一躬:“李局,谢谢您。”
走出机关大楼时,林知韫给陶念发了条微信:【手续办妥,明天见。】
发完这句,她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感到前所未有的轻盈。
撑伞
五月的锦城,是充满了花香和湿润空气的季节。街道两旁的树木绿得逼人,各色鲜花在街道两旁恣意盛放,展现出与北方城市截然不同的鲜活生命力。
陶念租住的公寓就在锦城师大旁边,是套敞亮的两室一厅。房子格局方正,交通便利,下楼走不了几步就是超市、咖啡馆和各式小店,生活气息十足。
唯一的不足,大概就是以她新入职辅导员的薪资来看,租金确实不算轻松。
林知韫抵达后,原本略显空荡的房间很快被陆续寄到的行李填满。她还特地将来宝和两只小猫一同接来,屋子里顿时多了很多声音,咕噜声、脚步声、猫咪的叫声,渐渐地热闹了起来。
安顿下来的傍晚,她们牵着手出门,沿着师大后门的小吃街慢慢走。空气里飘着麻辣烫、烤串和糖炒栗子等各色香气,年轻的学生们擦肩而过,处处是蓬勃的朝气。
陶念兴奋地指给林知韫看自己即将工作的文学院大楼,絮絮地说着入职的进展。手续都已办妥,档案也顺利转入,虽然还没正式和学生接触,但密集的岗前培训已经开启,她正努力适应着身份转变。
林知韫安静地听着,看着身旁人眼中闪烁的光。
第二天是周末,微风和煦的周末午后,陶念拉着林知韫,从锦城师范大学出发,地铁仅需五站,便抵达了一个充满现代感的新区。出了站口不远,一片崭新的建筑群映入眼帘——那便是“锦城未来教育实验学校”。
校园占地颇广,崭新的红色大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她们隔着栅栏望去,能看到设计感十足的教学楼、独立的图书馆、宽敞的体育场馆,以及设施先进的实验楼,一应俱全。
“看,林主任,这就是你即将大展拳脚的地方。”陶念用胳膊轻轻碰了碰林知韫,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
林知韫被她逗得微微一笑,心中却也确实被这片景象所鼓舞。
她即将入职的岗位是课程研究处主任,这正与她深耕教育理念的理想不谋而合。
入职手续在几天后顺利办妥。
踏入校园的第一天,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硬件设施自不必说,更让她意外的是同事们之间的氛围。
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论资排辈,没有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创新与碰撞。
林知韫几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着手规划着那个“去分数化、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课程体系,常常在书房里忙碌到深夜,虽然累,但是内心却十分充实。
那段时间,家中的晚餐话题总是围绕着彼此的新工作。
她们一起憧憬着,在这个一切都看似完美的上,将会展开怎样一段不同的人生。
这种分享往往从下班那一刻就已开始。
一到家,陶念习惯性地窝在沙发里,开始像倒豆子一样分享这一天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