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胡不喜(精修版) 第227节(2/2)

静漪定定神,若无其事地对史全说:“既然这样,咱们就回去吧。”

“对不住,七少奶奶,司令军令如山,恕在下不敢私自做主。”说话的是个小少尉,看样子是这个哨卡的小头目。跟静漪开口说话前,先敬了个礼,话说着,脸就泛了红。

静漪微笑道:“这有什么对不住,原本就该如此的。”

他们正说着话,突然有卫兵喊道:“飞机返航了。”

静漪怔了下,仰头去看。

她看不清机身上的编码,可直觉这就是刚刚起飞的那架飞机。

她心跳急了起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脚下一时是挪动不了的,只好仰头往飞机飞来的方向望着——飞机近了,果然是 nw001——她的目光跟随着飞机低空飞行,在掠过他们上空时,像刮起了巨大的风,将她的衣裙卷了起来。

她抬手对着飞机挥了挥。

什么也看不到,除了这架在她头顶低空划过的飞机,但是她相信此时陶骧是能看到她的。于是她又挥了挥手臂……飞机在再次掠过她头顶时,果断拉高,向西方飞去。那飞机竟像是飞的十分愉快的鸟儿,展开的翅膀在空中上下摇摆,又像是与地面上的人挥手告别了……飞机渐渐远去、它所带来的巨大气流也终于消失,四周的一切都恢复了平静。

静漪看着明净的天空,好久,才转身上车。

刚刚坐下,两行清泪便滚滚地从眼中落下来。

秋薇忙给她递上手帕,“小姐……”

静漪擦着眼睛,摇头道:“别怕,我不是哭。”

她的确不是在哭。只因为盯了天空太久,简直忘了眨眼……可是这样一来,眼睛越眨,眼泪就越多,泪珠扑簌簌地往下滚落,止都止不住。

她索性将手帕按在眼上。

耳边依旧是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似乎那因其而生的大风也还在刮,心也像是被那风吹了起来,悬在半空中……她以为她来送他,心就会安定些,然而并没有。她的心反倒更加地不安起来。

她尽量地控制住这一丝丝在扩大的不安。

回去的路上起了风沙。满天飞舞的黄沙像帐子似的密密地围住了汽车。此时才不过午后一点钟,却像是黄昏时分。车灯开了,仍然照不了多远,为安全起见,史全开车比来时要慢得多,几乎是一步三挪,还要不停鸣笛与后头跟随的车辆保持联络。

静漪忽然发现手上的婚戒不见踪影。汽车行进艰难,回家的路漫长而惊险,她都没有着急,这发现却让她心一惊,陡然间便有些不安。她没惊动旁人,默默低下头,在昏暗的车厢内搜寻着戒指的踪迹。

秋薇发觉,低声询问,忙替她在座椅和地垫上摸索。主仆二人半晌都没有发现戒指的踪迹。秋薇先就叹了口气,说:“待回家再细找找吧,说不定落在家里了……若是落在了机场,这下可是远了……找不回来可怎么办?”

静漪看着空空的手指,攥了手。

“不过是个象征,找不回来,也便找不回来了。”她轻声说着,将手缩进衣袋中去。虽是这么说,一旦意识到,手指上没了那点束缚,竟觉得空落落的……她抬手拨了拨帘子,看看外面,黄沙帘幕中的街景很眼熟。她想把话题岔开,免得自己仍因丢了的戒指不安,问道:“这是哪儿?”

“少奶奶,前面就是铜狮子胡同了。”史全回答道。

第283章 百转千回的路 (五)

静漪心里说了句难怪这么眼熟。

她来七号,不是傍晚,便是晚间,日间看到,却仿佛是另一个样子似的。此时街巷又被黄沙罩着,尤其像是蒙了一层纱,这一处竟越发显得神秘莫测起来……她刚要放下纱帘,就看到一架马车从车边经过。漫天黄沙中,马车跑的比汽车还要快些似的,铃声清脆悦耳。她觉得好奇,却也看不太清楚马车的样子,只看到青色的马车上有七彩的装饰,很是美丽。

“是符家的马车。”秋薇忍不住道。

静漪转过头来,问:“你怎么知道?”

“符家的车各色。”秋薇迅速地说,又瞥了一眼超过汽车去的马车,“而且那两匹马很好认,一黑一灰。那灰的更各色,站在那儿若是不动,还以为是陶土马呢。”

静漪嗯了一声。

“那是挺各色的。”她说着,手攥得更紧些,眼望着前方。那马车放慢了速度,原来是拐进了一条巷子里……“符家在这一头还有宅邸?”她自言自语。

秋薇没言声。汽车从铜狮子巷口经过,静漪看着那深邃的巷子,一眼望不到底,一口气闷在胸口,顿时不自在起来……

过了青玉桥,静漪在家门口下了车。回身谢过史全,吩咐他早些回司令部复命。等史全带着人离开,静漪还站在门前。

沙尘随着大风刮得她得眯着眼睛才不至什么都看不清。

眼睛许是进了沙砾,有点疼,她只好拿帕子遮了前额。

门上有仆人赶紧来送了油纸伞,秋薇替她遮了,进了大门待要往里走,听见车响,她们略一住,车停了,下车的是姑奶奶陶因润和陶因清。静漪又回转来问安。

陶因润姐妹看她眼睛鼻子都红红的,都诧异得很。

陶因润还没开口,陶因清先问道:“静漪啊,我可听说你预备好了出洋读书了,这事儿确实么?”

静漪正低头走着,听见姑奶奶问话,她抬眼看了她。

陶因清眼中有点不以为然的神气,这神气刺的她胸口那点不自在扩大了些,她轻声说:“确实呢,姑奶奶。牧之应了我了。”

陶骧带兵进疆之后,静漪终于将预备去德国念书的事写信禀明父母。此事在程家遭到了更强烈的反对。静漪常想,若不是因为此地遥远,嫡母杜氏甚至能亲自上门来劝阻她成行……经过月余书信往来,在她将陶骧留下的信寄出之后不久,父亲终于松了口。父亲的允许让嫡母不得不让步。静漪知道并不是她的抗争真起了什么作用,陶骧写给父母亲和三哥的信才是至关重要的。

到了四月里,尔宜婚事的筹备一日日更似紧锣密鼓,静漪的生日也近了。过了生日,她也就该开始准备出国了。只是陶骧进疆后打了两场漂亮的战役后便陷入泥潭一般步履维艰,连日的战报都是败绩,一应的喜庆热闹都成了不合时宜,人人笑容里都隐隐含着担忧,总不能十分畅快。

静漪尤其如此。

留洋事成、生辰临近,都不能令她愉快些。

在她生辰前两日,陶尔安同许雅媚一道自南京返回兰州,家里终于添了几分热闹。

静漪生日这天,雅媚早早就起来,亲手做了碗寿面,带瑟瑟来琅园拜寿。

陶老夫人和陶夫人为静漪生日,头一天就准了她今日只管自由活动。也因了她要出洋,陶老夫人拿主意,决定给她好好庆一庆生日,晚上在家里小宴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