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通讯(1/1)

德里苏丹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最早是汗古尔王朝统治德里地区的总督独立,自称为苏丹。在这之后,因为一连数个王朝定都德里,便统称了德里苏丹。按照原本的历史,德里苏丹,一共是五个毫无关系,甚至不同种族统治的王朝。只是因为都在德里定都,统治者都自称苏丹,才都被叫做德里苏丹。而此时,南亚次大陆北方的统治王朝,自称卡尔吉王朝。而在卡吉尔王朝之前,是被称为奴隶王朝的德里苏丹。当时的统治者是突厥的钦察族,而现在,是阿富汗突厥葛逻禄部的人。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和伊斯兰势力牵扯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也是理不清楚。不过,新汉并不在意这些。南亚次大陆南部的那些人,因为信息的闭塞,不少人还以为,现在的卡吉尔王朝和之前的奴隶王朝是一回事。新汉来到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军并不在意。不管是奴隶王朝还是卡吉尔王朝,都是落后的半封建半奴隶王朝。其部队的战斗力,相比于高度军事化的宋金都不如,更别説和现在的新汉比较了。之所以现在没动手,主要还是在等喀喇昆仑山口过来的零一四军。这一仗,不光要覆灭德里苏丹,同时也要封锁边境,让德里苏丹被覆灭的消息,在一段时间内保密,为更西边的行动提供方便。而此时,克什米尔方向,零一四军的一个团,作为先遣部队,已经在向德里的边境地区前进,随时准备切断边境。作为专业的山地部队,除了装备的轻量化以便于在山地行动,同时还配有大量山地行动的装备,即便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山中,也能以相当快的速度前进。“统领,后方的消息传过来了。”“大部队将在三天后通过喀拉昆仑山口,零一一军已经到达了预定位置,随时可以行动。”传令兵背着一个大盒子,跑到了统领身边。这个大盒子,是一种灵力机械。其原理破解自传讯符。在还原灵力纹路后,制造出来的原始版本,有一层楼那么高。不过,这是有着传讯符完整功能,且能多次使用的版本。研究所的人将功能拆分出来,重新做了优化,就有了现在军中用的,能够单兵背负的通讯装置。相比与原版,他的功能简单的多。想要传输信息,只能通过上面的十个数字按钮,传递特定信号。四个数字对应一个文字,具体对应的是哪个字,则会根据当前使用的密码本来确定。在行动前,参谋部会和使用机器的行动部队确认,统一启用密码本。这种无视距离的通信方式,在战略上确实很方便。南亚次大陆的零一一军,正在往克什米尔前进的零一四军,都可以使用这种机器和总部保持联系。

要是放在以前,燕京的元帅府想要和两边通讯,可太难了。零一四那边,一个来回就要一个月。零一一那边,还要坐船跨越中南半岛,过马六甲过印度洋,到地方了还要找部队现在走到哪了,以当时交通工具的效率,这已经不是多久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到的问题。而现在,使用专门的机器,就可以时实和后方取得联系,各作战部队也可以以总部为纽带,进行互相之间的间接通讯。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这种机器,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能在固定的两台机器之间通讯。因为传讯符也是成对的,技术继承自传讯符的灵力机器,也没法超越这个限制。在制造的时候,对应的两台机器,也是同时制造,然后分割开的。不过互相通讯的问题也不是解决不了。零一四部去封锁德里苏丹边境的先锋团配了一个,零一四军四个旅各配了一个。零一一军四个旅各配了一部,岳云的指挥部配了一部。再加上舰队方面的两部,这一次投入使用的通讯用灵力机器一共十二部。这十二部机器对应的机器全部在元帅府参谋部。各部之间,可以通过参谋部的人进行间接的通讯,在有专人二十四小时值班的情况下,各部之间的通讯,其实已经可以做到即时。问题也是有的。“现在是可以,等以后,我们全军配法通讯设备了之后怎么办?”“现在只配法到旅一级,可以后,我们肯定是要想办法配发到团一级,营一级,甚至都一级。”“到时候总不能在参谋部摆几千几万台设备吧。”“这么多机器,我们的人再训练有素也要乱的。”在通讯设备专门的办公室看了半天,种师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叶霄此时也在元帅府,通过这十二台机器,仿佛能看到战争的全貌。听到种师中的话笑道。“以现在的技术,通讯设备配法到旅一级就是极限了。”“在往下配法,指挥部肯定要先乱起来。”“不过研究所的人已经在解析通讯设备的原理了,已经有了些突破,等那边彻底破解了传讯符和其余能远距离传输信息的符箓,一对多的通讯也就能实现了。”“到时候,通讯设备别说配法到都一级了,我们甚至可以给每个士兵都配法通讯设备。”“士兵可以随时和班,都一级联系,呼叫都一级的火力支援,汇报战场信息。”“而班长一级,则可以呼叫都和营一级,汇报信息,请求支援或炮火打击。”“依次往上,各级的通讯设备可以往上呼叫两级,在特殊时期,比如上面两级失联,则可以向更高级呼叫。”“而对下的通讯,则从集团军到个人都能做到,但一般情况下不直接干涉指挥,只作为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手段。”“这就是我对军队未来通讯情况的想法。”“只要能够做到,配合我们高水准士兵,我们的军队在战斗力上将有质的飞跃。”“到时候,各部的联合行动,将真正把每一部分的长处发挥出来,互相掩护,互相支援,打出前所未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