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章(2/2)

&esp;&esp;两人忍住心中敬服惊叹,对他执礼道:“道友神通无量,我辈见识浅薄了。”

&esp;&esp;元道人道:“元某仰赖门中遗泽,不过是先行一步罢了,此行愿与诸位同道共寻大道!”

&esp;&esp;介氏兄弟振奋不已,侧身道了一声,元道人稍作谦言,三人便一同踏云而行,往前方那广袤地陆而去。

&esp;&esp;而与此同时,玄浑天中,元道人正身则对着上方戴廷执一礼,道:“元都道脉元孟昭,已入‘映界’之中,正于此立功传道,时下进展尚算平顺。”

&esp;&esp;戴廷执道:“自打破元夏以来,诸空所化之世,类我天夏者正逐次减少,此宣示虚空正呈他变,我当有所备,而此世极可能乃是最后一处类我之所在了,此后当再少有此传道之举,元玄修需多多上心。”

&esp;&esp;元道人应下,他心中也是感叹,这也意味着,延续近五百余载的天夏大略,此后便将迎来一个转折,又将开始一个新的开端了。

&esp;&esp;……

&esp;&esp;……

&esp;&esp;ps:倒数第二篇,还有最后一篇后记。月底前把这个和大道一篇前传写完。

&esp;&esp;后记四

&esp;&esp;清穹之舟中枢所在,武首执立在前两任首执曾经站立之地,他的目光之中,倒映出无限虚空,在那里,正有上百个光点沉浮飘动。

&esp;&esp;这是这些年来天夏所发现的界域,加上过去曾经开辟的,一共是一百九十八个。

&esp;&esp;实际虚空之中诞生的界域远不止这么多,这些仅只是他们所知晓的,不知晓的恐怕根本难以计数,而且随着万事万物的运转,下来想必还会出现更多。

&esp;&esp;而接触多了,其中也自然出现了力量较为高的所在,甚至有一些东西,就连他们一时也难以看得明白并理解。

&esp;&esp;不过对方无论以什么形态或者样式出现,那终归是道理的一部分,反而这些出现的越多,越是可让他们借之窥见更多道理,所以他们并不会因此而畏避。但也并不会因此而放松警惕。

&esp;&esp;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寻道固然是他们的目标,可过程也同样是曲折的,他们必须先保护好自身,才有力量去做其余之事。

&esp;&esp;是确保所有天夏人有道可循,但首先就要保全自己。

&esp;&esp;而在处置这些外部事机的同时,天夏的内部同样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和矛盾浮现出来。

&esp;&esp;这时有光气闪烁,戴廷执自里走出,来到了他身后,并从袖中拿出来了一封呈书,递上道:“首执,还请过目。”

&esp;&esp;武首执转身过来,接来呈书,顷刻看罢,抬头问道:“这是谁提出的?”

&esp;&esp;戴廷执道:“不是某一个,而是许多人。”

&esp;&esp;武首执道:“变量无处不在,这也是我等所需面对的。尽管有些变量现在还很微弱,可只要出现了,就有可能因此衍生更多更广的变化。”

&esp;&esp;戴廷执道:“是如此。”

&esp;&esp;武首执道:“此事我们先不必插手,可由下面自行处置,戴廷执,你记得对后续之事加以留意。”

&esp;&esp;戴廷执听武首执这么说,就知他对此事已有一定的定见了,道一声是,执有一礼,就退了下去。

&esp;&esp;玉京,原尚台。此地乃是天夏诸洲宿的政事中枢所在,如今这里正在举行一个辩讨之会。

&esp;&esp;天夏疆域广大,生民无算,且又掌握着上层力量,不论高度还是广度,都不是过去纪历诸文明可比,但在大道之下,事物常变,没有哪种治世之制是可以常恒不移的。

&esp;&esp;天夏这么大的体量,在运转之下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瑕疵,若是任由其存在,必然留下隐患,时间长久之后可能会慢慢发展成为难以处置的大问题。

&esp;&esp;而为了及时解决或者弥补这些缺弊,所以天夏中枢会适时倾听来自中下层之建言,若其中有理且合宜的提陈,则会及时推动并解决,好让天夏这艘大舟更为顺畅的向前行驶。

&esp;&esp;而此时,站在庭中提陈宣讲的乃是两男一女,三人乃是来自三个不同学宫的夏士。不过如今之夏士,与以往的要求有所不同了,只要是在民生还是治学上面有独特的长才,过往没有任何违背天夏律例录记,那么就有很大可能被举荐上来。

&esp;&esp;如今这三位固然来自不同地界,可三人的意见却都是趋向一致。

&esp;&esp;此时当中那一名女夏士面对着台座之上的治事吏员还有几位旁听的玄尊化身,正在陈言宣讲之中:

&esp;&esp;“如今的天夏,触及上层力量的已然不再只是修道人,还有天夏甲士,还有各家神异。”

&esp;&esp;说到这里,她略作停顿,目光直视着台座之上的几位上层,声音略略抬高道:“可我们亦是见到,多少年来,唯有修道人把持了上层力量,不予外异。学生以为,诸位上修在封门闭思之时,也可稍稍睁眼,看下外间。”

&esp;&esp;她语声逐渐激亢,“同样是天夏子民,同样是天夏神异,却被拒绝在这道门关之外,长此下去,不利于众,不利于天夏,该当开关迎新,一洗沉屙!”

&esp;&esp;那几名玄尊化身听了此言,都是面无表情。

&esp;&esp;而那女夏士左边一名男夏士此刻适时站了出来,道:“诸位治事、上修,陈士君恐语气稍稍激烈了一些,也是因为看到了天夏之患,我天夏之所以能光照寰宇,炳耀乾坤,屹立于这煌煌天道之下,向来靠的开明求变,除旧布新。”

&esp;&esp;他双袖一合,对着上座诸人一揖,“如今祈盼玉京诸公,玄廷众位上修,能够聆听我辈之声,公正处断此事。”

&esp;&esp;而另外两名夏士亦是一同揖礼。

&esp;&esp;台座之上没有立时回言,上面几人似在交换意见。

&esp;&esp;而在台座之外,有一名旁听三人陈述的修道人隔着通透晶幕嗤笑道:“不过是一些未经历练的学子,听了一些浅显道理,就个个以为自己能指点江山了?无力之人又岂敢妄议有力?”

&esp;&esp;他周围还有几名玉京政事堂的事务官吏,这些人俱是凡人之身,似乎都被这句话包括在内了,不过每一个人面上都是一片自然。能站在这里的都是经验丰富的吏员,洞彻世事,冷静睿智,不会因为区区言语轻易生出喜怒。

&esp;&esp;倒是另一名修道人谨慎道:“此辈既是我天夏子民,又是夏士,自有针砭利弊之权,道友何必苛责?”

&esp;&esp;先前那修道人却是不以为然,道:“我天夏讲究权责,此辈拥权,可能肩负此责否?照此辈之言,将来出了纰漏,还不是我等来收拾手尾?”

&esp;&esp;而在那台座之中,终有一名玄尊化身缓缓开口道:“持有神异只是得获其力,却并不等于明道知道。

&esp;&esp;在我天夏到来此世之前,身拥神异者比比皆是,各纪历多有翻天覆地之大能,然则无一能用道明道,只是以天地众生为资粮,残夺性命,奉养自身,直至天夏至此,推行正道,方才得以改观,故得神异者,未必知天理,若只谈神,而不及道,却是愚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