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简同学表示自己不喜欢这样的贝多芬。
但是他心里的老贝是什么样的呢?
简一鸣顺着曲号弹下去,一路在思考。
贝多芬把自己的人生都写在会在乐谱,喜欢用音乐玩小游戏,有些只有在谱子上才能看见的促狭和闷骚,有钢铁的一面也有柔情的时候。
他应该更可亲一点,面冷心热,是个顽固也可爱的小老头。
这样的人应该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呢?
第三十首,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
贝多芬晚年的佳作之一,献给马克西米里·安娜·布伦塔塔的作品。
贝多芬晚年作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外转向内,早期的《悲怆》还有明显的英雄性特征,热情奔放,晚年作品就开始内化审视自己,更多凸显“贝多芬”这个存在本身的体质。
109最明显的特质就是他内心的矛盾,复杂而矛盾的情感通过变奏体现,打破了传统“快-慢-快”章节的平衡布局,创新地运用“快-快-慢”,把中间经常作为过渡的慢章节挪到了最后的同时,压缩了前面两个乐章,将整首曲子的重心移到最后。
只有九十九个小节,只有三分半钟的演奏时长,异常短小精炼,速度、节拍在乐谱上就能看出来主部和副部的强烈对比,矛盾出现。演奏时长缩短到两分半钟,速度快,情绪兴奋,激烈而浓缩,消极和积极的情绪相互对抗。
王曦在这里眉头紧皱。
简一鸣矛盾纠结的情绪融入了曲子里,过分情绪的袒露让这两个乐章的矛盾合紧张感大大增加,到了的慢板有些衔接不上了。
画面定格在驰骋的骑士骑着他心爱的马穿梭崇山峻岭之间,当然越过两座小山来到链接最后那座险峻高山的吊桥时,粗鲁的动作和过快的速度让那座年久失修的吊桥摇摇欲坠,在他即将踏上时差点断裂,减速不及之下,生死临头的骑士只能奋力一搏,纵身跳过最后的路段,险之又险地攀上了山崖,但他的爱马跟随那断裂的吊桥,掉落崖底了。
还是不够稳。王曦把这一点记入笔记本里。
但简一鸣的另一位指导老师,卫丛只想为这惊险的一幕鼓掌了,就像乘客为惊险降落的飞机机长鼓掌,然而这看热闹意味大于鼓励的掌声马上就被阎王王无情镇压。
登上了峻岭之后,的六次变奏就顺利得多了,没有摆烂的简一鸣把六次变奏安排的清晰明白,将这个核心的乐章演奏足够纯净和温暖,最后在暖色调的音色中结束,呼应了的主部主题。
第三十首有惊无险,马上就到了倒数第二首简一鸣非常熟悉的110。
时隔半年之后再见110,简一鸣的情绪比上一次要好多了。
高一期末的演奏考试,是简一鸣执意为他爷爷举行的葬礼,哪怕那个时候老人家已经离开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可是他可爱的孙子依旧决定为老人家举行一场举世无双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