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种种,方能有始有终。”
“我想这也是佛祖和道祖的本意,也是为什么佛道能够成为百姓们拥护的宗门教派,也是朝廷应该支持的地方。”
说到最后,赵骏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佾修说道:“若是能够达到这些,不管是佛还是道,想来都已经践行了“菩提自性”便可“直了成佛”,难道不是吗?”
“知院之言,令贫僧汗颜。”
佾修感慨说道:“劝人向善,自是佛法真谛,也是佛祖为什么得到世人拥戴的缘故。若真如知院之言,想来这便是成佛之道啊。”
“大师傅明白就好。”
赵骏深邃的目光看向远方,淡淡地说道:“今年我希望佛家与道家一些德高望重之师,前往汴梁讲法,不知道大师傅可有兴趣?”
佾修先是一愣,随后忙道:“知院相邀,老衲自是不敢怠慢。”
宣扬佛法当然是件好事。
特别是如今汴梁人口很多,有无数善男信女,加上这是朝廷的邀请,势必能大大增加佛教的影响力。
赵骏笑道:“到时候朝廷会派人提前通知,约定一个日子,请大家一起去。而且不是让你们互相辩经,互相诋毁,而是共同协商,共同进步。”
“谨遵知院令。”
“当然,除了宣传佛法道法之外,还有一些其它要求。”
“请知院明说。”
佾修说道。
“朝廷希望你们成立佛教协会与道教协会,定下一些规矩,大家一起磋商,一起商量佛道真正的未来之道。”
赵骏说道:“我认为宗教界就应该团结在一起,不管佛道,与国家站在一边,为国家出力,为百姓出力,才是诠释道义,明心见性。”
“否则若是枯坐山中念念经就能成佛成道,那还要宣传佛法做什么?还要无数香客供奉做什么?一碗茶一碗饭,待在寺庙里念念经,等着成佛成道就是了。”
他最后看向山脚的连绵庙堂,右手食指指着远方说道:“我想真正的成佛之道不止是在这山里,还有在山外。避世是修行,入世,又何尝不是修行呢?”
佾修已是心悦诚服,认认真真向着赵骏拱手行礼道:“若贫僧有知院这般的慧根,想来早就已经成佛了吧。”
“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道:“我成不了佛,也不想成佛。世人过得好,我便知足了。”
佾修说道:“知院虽不愿成佛,但这又与佛何异?”
佛劝人向善,希望天下至真美好。
若有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便不是佛,与佛也没什么区别了。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
后世多有谤佛崇道,特别是网络上对道家的赞扬,对佛家的诋毁层出不穷。
但赵骏却知道这依旧是个辩证看待的问题。
道士乱世下山不假。
可抗日战争时期,也有很多佛家子弟出山为国为民。
如“五台山和尚连”上马杀敌,下马念经。
南京大屠杀中,栖霞寺“寂然法师”冒死救助难民24万。
“巨赞法师”“太虚法师”“圆瑛法师”等高僧四处奔走,号召佛教青年和信徒抗日救国。
即便是新时代,汶川地震当中,亦有“素全法师”连破三戒,开寺救下千人。
其中有上百位孕妇,让108名新生儿在寺中诞生,功德无量。
所以不管佛道,都不乏有慈悲心肠之人。
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些假冒佛道之名的欺世盗名之徒,败坏了佛道声誉,就以偏概全,把佛道宗教全部打死,认为佛道不好。
也不能看待任何事物都带着偏见和有色眼镜去看。
赵骏如今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听信网络只言片语的愣头青年,这次来嵩山也未尝没有对佛道进行过一定了解。
因而虽见到少林寺有这么多不服劳役的僧人,拥有这么多不纳税的土地,享受不知道多少香客供奉,却也没有直接大动肝火,搞一刀切的方式,打压佛教。
而是积极寻求解决的方式,比如就像后世我国对待宗教的政策一样,以此来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地步。
数日后,临近一月下旬,赵骏回到了汴梁。
临近二月,气温逐渐回升。
白天暖阳高照,不像夏日那样三十多度炙热,和煦的春风拂面,令人只觉得心旷神怡。
此时的汴梁郊外早就不是以前那样青青草地,杨柳岸晓风残月。
而是一栋栋高楼大厦,街道纵横。
像原本开封周边的岳台、青城等地,都被纳入到了城区。
达官贵人再想出城踏青,就得去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