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赵骏点点头道:“现在正在全国军队大换装时期,换上了火器的军队也还需要进行训练,不能掉以轻心。不过辽人如果真敢来,那我们也不能胆怯。就算眼下不太想直接灭了辽国和西夏,但收回燕云十六州还是没什么问题。”
他不同意现在就灭了辽国和西夏,不是担心打不过。而是担心现在大宋刚刚工业化发展启程,正要花钱的时候。如果把辽国和西夏灭了,就需要国内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消化。
要知道辽国和西夏赵骏是打算让他们承担原材料提供地以及商品倾销地的作用。一旦开战的话,那么辽国和西夏肯定会停止原材料提供。
之后就算把辽国和西夏灭了,东北和蒙古地区汉人根基比较薄弱,很有可能就会造成造反起义不断。
朝廷不仅不能得到好处,还有可能需要大量的花销去镇压。
这样得不偿失。
所以还不如暂时维持现在的秩序,让辽国和西夏充当大宋的原材料产区。
“只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赵祯颇有点失望地问。
历史上宋徽宗扬言谁收回燕云,就给谁封王。
大宋一朝,燕云十六州一直让人心痛。
然而此时的赵祯早就不满足于此,在如今这样的大宋,吞并四周国家难道不行吗?
“当然不止,我的意思是现阶段收回燕云十六州就行。”
赵骏笑道:“在国际社会当中,并不是地盘越大,扩张速度越快就一定会国家强盛,所谓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蛋。元朝够大吧,但百年就分崩离析。有多大胃口就吃多少饭,不能一蹴而就。”
“唔……”
晏殊赞同道:“这一点我赞同汉龙的意见。”
“我做东方一极战略的时候就是做的百年计划,一代人做一代事,我这一代想做的,是收回后世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公里面积足矣。”
赵骏又道:“不是我胃口小,而是在现有生产力的情况下,你就算打下那么多江山,想守住也非常不容易。通讯、交通、地缘政治、民族融合等等都是问题,除非大宋疯了想四面树敌,不然很多时候还是要缓图之。”
“好吧。”
赵祯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赵骏就说道:“辽国和西夏那边先不去管他们,消息传回他们那边,急的是李元昊跟耶律宗真。我们只搞我们的发展,未来的道路在我们自己手里,很多事情等国力提升上去了,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说着他站起身,走到书桌面前,开始摊开河南本地舆图。
在西夏和辽国这件事上赵骏也没打算再做多少精力和纠缠,可以说在庆历二年之前,那俩加起来也许还能给大宋带来点麻烦。
但庆历二年之后,大宋的军事能力扶摇直上。
这里不单单是指火器,还指大宋的军队情况以及战斗力有没有提升。
如果说以前宋军是依托答辩的话,那么现在可以说是洗净铅华,早就已经不是曾经的模样。
赵骏改革军队改的可不止是装备,还有军制,如今将领是常待在军营训练士兵的,不再像以前那样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另外就是清除军队毒瘤之后,军纪也焕然一新。或许还谈不上跟历朝历代开国时期的那一批精兵强将,但有了火枪大炮加持,即便是李世民带着大唐开国精锐来,也得铩羽而归。
因此赵骏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如果现在大宋忽然整顿兵马,开始对西夏和辽国全面开战,能不能消灭掉这两个国家。
只不过打仗毕竟是在打钱。
火器时代比冷兵器时代更加烧钱,虽然消灭这俩国家不费事,但打仗的投入再加上消化这两个国家地盘的投入,大宋很有可能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
现在正是大宋要钱积极发展的时候,在做大蛋糕的上升期,把钱都投入到军费里去,会严重阻碍国家的发展,甚至会让国家陷入停滞。
所以赵骏才没有对西夏和辽国动杀心,只要他们先乖乖地做大宋原材料产区和商品倾销地,像日本那样先养着倒也无妨。
当然。
如果西夏和辽国主动伸爪子,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那个时候先收点利息,把燕云十六州这块有汉人基础的地盘先拿回来,也不是不行。
赵骏摊开地图,在地图上几个地方点了点,说道:“大家来看看。”
众人就从座位上起身,来到桌子旁边围观。
赵骏指着地图上说道:“现在咱们不需要去管外部势力怎么样,因为论武力,我大宋已经是全球第一,所以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我大宋更加强大。”
“大孙有什么想法?”
赵祯问。
“我做的规划很简单,先实现国内产业升级,再开始外部发掘。”
“哦?这是何意?”
“很简单,总结来说,其实就是内部发展,外部商业扩张。”
赵骏笑道:“咱们大宋自己国内的生产力已经提高了许多,按照目前趋势,养活个两三亿人问题不大,如果经营好东南亚,可能在不需要杂交水稻的情况下,养活七八亿都轻轻松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考虑内部如何发展。人口的提升势必就造成工作岗位的短缺,那么就必须大力发展商业,先搞定我们的内部商业循环。”
他继续说道:“但内部循环消耗的终究是我们国内的原材料,像金银铜这样广泛定于钱币的产物,作为贵金属它们不可能会丧失金钱的定位,可消耗越多,我们的储备就越少,所以外部商业就一定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