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节(2/2)

赵骏笑道:“地主们想拿契约限制佃户,不好意思,大宋不允许限制人身自由。如果有存在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官府的问题了。我得拿刀子逼着下面那些当官的,那些当官的,就得拿刀子和地主们拼命,这是合法的吧。”

“是合法的,算你狠。”

范仲淹无话可说,这还真是合法的范畴内,朝廷有钱,雇佣百姓去干活,而且法律规定任何人都是自由民,契约合同可以中止,不能限制人身自由,那官府确实可以把人都抽走去搞基建。

“另外就是要给百姓减轻负担,我认为从今年开始,既然官府征召百姓去干活,那就是服徭役,服徭役是为国家做事,不能耽误了百姓自己生活。”

赵骏摸着下巴道:“所以官府规定,服徭役期间,任何欠的债务都可以停止算利息,这应该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那这不是损害了地主们的利益,他们能干?”

范仲淹提出异议。

“那这样,任何愿意参与官府基建的人员,官府都会为他们偿还债务,但必须把合同契约转交给官府,这算是官府征召百姓,以后他们就成为官府的佃户,且地租比地主的低很多。”

赵骏又有了奇思妙想。

其实这事也不算他首创,因为北宋时期,各地天灾不绝,加上高额税收,导致老百姓纷纷破产,被迫把地买给地主,主动自愿成为地主的奴隶。

可朝廷又不允许奴隶制度,所以甚至有朝廷和地方官府从地主手里把人给赎买回来的事情发生。

比如淳化二年七月,赵光义下令“诏陕西缘边诸州饥民鬻男女入近界部落者,官赎之。”还有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亦下诏:“前岁陕西民饥,有鬻子者,官为购赎还其家”。

其它的明道元年,庆历八年,南宋隆兴元年等等,一旦出现大规模天灾,导致百姓破产给富户当奴隶,就有官府把他们赎买回来的多次史料记载。

只是以前这种只出现在少量受灾区域,现在如果全大宋都赎买奴隶,帮佃户、奴隶还债的话,恐怕财政支出会非常大。

范仲淹担忧道:“这全国各地,不知道多少奴仆佃户,官府有那么多钱赎买回来吗?”

“一步步来吧。”

赵骏说道:“官府把他们搞过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们自由,而是为了让他们干活,修水渠、修水库,就能多开垦农田。官府的田多了,有人干活。地主的田还是那么多,无人干活,最后话语权还不是得回到官府手里?”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把佃户们的债务转移到官府身上,佃户们以后就得干活给官府还债,而不是给原来的地主还债,地主们虽然占据了好田,可官府在想办法把他们的田地荒废?”

“不错,大宋全国各地有的是荒芜土地。只是碍于水利设施不到位,不能让千里荒地变成千里良田而已。他们土地兼并,那咱们另起炉灶,重新搞出大量耕地。”

“这是个好办法,但这花销不知道多少哦。”

范仲淹苦笑了一声。

明明地主们手里集中了大宋最好的土地,他们却要想尽办法重新修建大量设施,开垦出新的土地出来,简直是多此一举。

但好像除了这个办法之外也没别的主意,毕竟如果明抢的话,只会造成地主们纷纷造反。

而这样做的话,地主们可想不到这是官府在跟他们抢人手。

毕竟官府要征徭役是他们无法抗拒的事情,甚至地主们还得花钱给自己平徭役,所以朝廷这么做合情合理,他们挑不出毛病。

等到温水煮青蛙,他们发现人手不足,手下的青壮都被官府征走不还给他们,下面的田地无人耕作的时候,想反悔也已经晚了,到时候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自己手里土地烂掉的事实,然后低价卖给官府。

“这一招就叫做釜底抽薪。”

赵骏笑道:“也就是现在大宋有钱有粮能够做到,换别的王朝,比如明末那种没钱没粮的情况,就只能动刀子下大屠杀令了。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估计也得杀不少人。比如土地买卖和人口交换下,势必会出现大量贪官污吏,以及不愿意交人的地主。”

“这些人你就打算杀?”

“是啊。”

“估计要杀不少。”

“跟大屠杀比起来,算是少了。”

“也是。”

范仲淹扭过头看向窗外,喃喃自语道:“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强啊。”

灭了越李朝

樊楼内,赵骏大快朵颐。

范仲淹却食不知味——给他辣麻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完善今年准备发行的新政。

历史上庆历新政是一次性发布,且持续时间很短,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

但如今的新政是慢慢发布,每次都只发一部分,等改变了这部分后,再继续换别的政策。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大宋病的太久,顽疾在身,想要一朝根除,难如登天。

所以需要一步步来,就像一个浑身都是恶疾的病人,你需要做的是第一步,把能够致命的病稳住,清除。

随后再把其余不致命,却可能发展到致命的重病治好,接着才能去管那些慢性病以及小病。

而且治病还只是个开始,病治好了,还得休养很长一段时间,令病人逐渐康复。

等康复之后,才能谈发展以及让身心如何继续保持长久健康的问题。

目前的情况就是,赵骏经过几轮改革,已经算是把致命的病刚刚清除掉,但还有一小部分没有完全治好。

所以他必须趁现在把这些重病顽疾给除去,再开始着手布局未来长远发展的问题。

等到国内安稳,病症全部治好之后,就是大约数年的休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