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节(2/2)

“他来就让他来,大不了先灭了辽国和西夏,哪怕我们大宋也元气大伤,总比继续屈膝跪地强!”

赵骏环顾四周,用高昂的声音说道:“打还没开始打,你们就已经没了气势,辽人只会更肆无忌惮。先别说他们只是威胁,难道事情真如他们所愿吗?”

“这次辽国那些属国、属部落的联军损失惨重,他们就真的会愿意跟着辽国南下吗?”

“辽国也不是个完全统一的国家和政权,他们的内部肯定也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他们五十万人全都是不怕死的,我会答应这次和谈,就当是刘邦白登之围,李世民城下之盟,等将来强盛了再打回来。”

“但我不相信辽国那所谓五十万大军,全都是硬骨头。见识了手榴弹和火炮的威力,他们还有那么大的胆子敢来送死。”

“你以为他们说什么就是真的?”

“错了,实际上就是辽人虚张声势惯了,而每次你们都相信,都害怕,于是他们就觉得任何恫吓都能起到效果,屡试不爽地让你们觉得可以一直妥协下去,却忘记了他们这次大败,再打下去,输的一定是他们!”

“所以我绝不认为妥协能换来长久和平,只有顽强到底,才能让他们真正感觉到畏惧。告诉范仲淹,他们要打就奉陪到底。”

“我可以允许一个辽国存在,但不允许一个长期欺压我们的辽国存在。他们要想挽回经济损失,那就拿马来换,拿铁来换,拿铜来换。我们可以在边境开互市,可以跟他们贸易,但绝不会再给他们送礼。”

“岁币一律取消,什么给敌人皇帝太后寿诞的礼品也一律取消,我只能告诉辽国,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我们的命,就看他们有没有命来取。”

说到最后,赵骏看向赵祯,认真说道:“官家,骨头断了可以连上,但脊梁骨断了,就再也接不回来了。我希望你能挺起自己的腰杆,多拿汉武帝、唐太宗标榜自己,少听这群混蛋的话,也别把自己当石敬瑭!”

“尊严,从来都不是别人施舍,而是自己强大!”

最后这句话,已是掷地有声!

大宋何惧一战!

政治是门学问,可以选择妥协以及利益权衡。

但有些妥协,只会换来敌人得寸进尺。

就像辽国这次,有了第一次,就一定还会有第二次。

因为辽国人通过这一次,已经看到了宋国还是以前那个软弱可欺的宋国。

光脚不怕穿鞋的耍流氓的办法依旧能够奏效,他们就会继续用下去。

所以最终的结果,也无非是继续像以前那样,即便打赢了战争,还是依旧给战败国上供而已。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因此赵骏坚决不允许朝廷的绥靖派妥协,既然打,那就贯彻到底。

至于辽国孤注一掷。

那又如何?

大宋只是上层权贵缺乏勇气。

底层百姓何曾怕过?

甚至眼下的大宋,已经比新时代强得太多。

赵骏犹记得,新时代刚刚建国的时候,伟人一锤定音,要打抗美援朝的时候,国内的情况是一个什么样的窘境。

论起实力,美帝的工农业总产值1507亿美元,新时代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574亿元。

美帝钢产量8772万吨,新时代仅为606万吨。

飞机大炮以及士兵装备程度更不用多说,人家刚刚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上都是世界最好的武器装备,士兵质量也不算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从国力还是装备上,双方的差距都是天壤之别。

除此之外,还有内忧,得知美帝仁川登陆的那天,伟人的办公桌上,正放着一份关于西南匪患严重的报告。

此时,大陆残存的果党散兵还有近40万众,各地大大小小的流寇山匪数百万人,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经过四年的剿匪才算是平定了内乱。

但即便是这样的窘境,伟人依旧通过他的决断与无与伦比的气魄,定下了攘外安内的方针,把外敌以及内忧在几年内消除。

赵骏自问没有伟人那样的能力,可明明在国力远强于辽国,并且打仗还打赢了的情况下,还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任何一个新时代,见识过伟人魄力的人都无法接受。

至少眼下的大宋,可比那个时候的新时代强得太多。

崇政殿内,赵骏力排众议,只给了辽国几个选项,一,宋国打下来的涞水南岸,全部归为宋土。

二,取消岁币。

三,取消一切榷场互市。

四,介于辽国撕毁澶渊之盟在先,宋辽不再是兄弟之国,宋朝皇帝不再承认辽国皇帝的地位,并且大宋将持续增兵,与辽国保持敌对,大军随时可能继续北上,进攻燕云。

特别是前两条,如果辽国还想继续和谈,那就只能答应这两个条件。如果不能答应的话,那就开战,没有其余的路子可以言。

吕夷简等人听完之后,亦是面面相觑。

这简直是把辽国与宋国往决战上逼啊,恐怕辽国那边听完之后,大抵也就只能选择与宋国鱼死网破了。

“不行,这样太刺激辽国了,他们此战虽败,却未失根本,还会卷土重来。”

吕夷简连连摇头道:“反正死的河北路百姓不是你,你想怎么样都行,但你可知道执意打下去,大宋要死多少人,多少户人家家破人亡?”

“错了。”

赵骏沉声道:“正因为我知道大宋可能会死很多人,才选择做这样的决定,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有一个辽国时刻在身边跟我们为敌,还不如毕其功于一役,何况难道我们真的没有胜算吗?真的会损失惨重吗?我看不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