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弃沈晨而不顾呢?
“这个嘛……”
赵祯左顾右盼,略带点心虚道:“朕以为今日的会议就先算了。”
“为何?”
众人纳闷。
“朕想着大孙虽然离京,可朕不仅要担忧大孙的安危,还得担忧两个皇子是否康健。”
赵祯说谎不打草稿,睁着眼睛说瞎话道:“所以待会朕打算去后苑陪陪皇后和张美人,免得她们牵肠挂肚,这议政的事情,还是明日再说吧。”
“额……”
众人互相对视。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虽然吕夷简等老狐狸都察觉到了不对劲,但居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因为皇子就是国本。
赵骏可是说过,历史上赵祯无子,严重动摇了国本。
现在曹皇后和张美人好不容易怀上,那自然是以国本为主,国事也不是不能稍微往后放一放。
所以众人只好应承道:“是。”
“这几日朕甚忧心大孙以及两位皇子,政务上的事情,还是要诸位相公多多担待。”
赵祯佯装关上电脑,合了笔记本,起身说道:“好了,诸位带着昨日的劄子回去吧。这些事务,都交由诸公处理,朕相信大家即便大孙不在,也能做好这些事情。”
“是。”
吕夷简等人无奈,拿了昨天没有批阅的劄子就退了出去。
好在这些劄子赵骏都批示过,该怎么办都有章程,并且即便赵骏不在,正常的国事政务,吕夷简他们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倒不至于出什么岔子。
只是现在赵祯不管事,就让人有点头疼。不过想来反正也就今天没有处理,也是无妨的事,人不是铁打的,休息一两天也正常。
然而吕夷简他们不知道的是,等他们一走,赵祯就马上又回到了崇德殿书房里,打开笔记本电脑,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而且这一看,就是好几天时间。
政务完全不管,国家大事全是政制院在处理。
每次吕夷简他们找过来,就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然后把政务交给百官来做。
要不是赵骏改革了官制,让原本混乱的官场有了秩序,怕是在这种君主离线的情况下,大宋上下早就乱作一团了。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
就在赵祯沉迷小说不可自拔的时候。
赵骏已经乘着春风南下。
正值一月下旬,相当于阳历的二三月,春光灿烂,艳阳高照。
漕船顺汴河南下,一路疾驰。
赵骏站在船舷眺望四周,汴河是京杭大运河主渠之一,宽二十米,来往船只非常多。
所以为了防止碰撞,大家都会保持一定距离,不敢靠的太近。
两岸旷野农田,村庄遍布,杨柳飘摇。
由于速度实在是太慢,几乎是以每小时10多公里的龟速前进,让赵骏很快就失去了继续看风景的兴趣,回船舱休息。
为了打发时间,他带了不少书,不是什么四书五经,而是宋代本来就有的小说话本。
虽然因当时的小说并不兴盛,所以写的佳作较少,长篇小说也不多。但那个时候的小说经常以志怪和传奇为主,还有些写探案悬疑之类,颇为猎奇,也能勉强看看。
可惜笔记本赵骏不是不能带出来,是不敢带。他毕竟是四处奔波,往来于各地,旅途当中四处背着笔记本,万一磕磕碰碰摔一下,那就难受了。
所以他只能把笔记本留在汴梁,赵祯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可笔记本的重要性他是知道的,把笔记本留在皇宫是最好的选择。
船舱内颠簸,不过赵骏是南方人,小时候也不是没坐过船,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看着小说打发时间。
过了约四个时辰,大概下午三点多钟,漕船晃晃悠悠驶入了宁陵。
汴梁到应天府本来就不远,大概一百五十公里,基本上十个小时就能到。而宁陵在应天府西北面,属于京东西路,位置就是后世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
作为汴梁与应天府的漕运中转站之一,宁陵除了提供本地商货交易以外,主要提供的就是停船过夜以及补给功能。
此刻码头上停满了来往船只,漕船没有停,直接过了宁陵,一路向应天府去。
宁陵为过路船只提供过夜服务,往往都是从汴梁上午10点以后行船的商船,赵骏的漕船出发早,早上七点多钟就出发了,大概下午五点多钟应该就能到应天府,没必要停靠在这里。
但就在他的船只正准备过去的时候,从河岸边亭舍小码头处,一艘快船飞速驶来,船上有七八个穿着官府服饰的税丁,个个凶神恶煞,把船拦住。
船只被迫停下。
这里距离前面宁陵延伸出来的分支运河还二百多丈远,就算要交税,也得等到宁陵码头再说,没想到这些人提前把船给拦下了。
赵骏船只的驾驶者是江大郎他们,他们本身就是码头出身,船只操纵娴熟,自然由他们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