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1/2)

这只是宋声查出来的一部分,梁文昌死前不肯多说,这些多半还是从孙师爷的嘴里得知的。

“李德福,去把刑部尚书叫过来。”名单上的人都该好好查一查,他的眼皮子底下容不得沙子,更别说蛀虫了。

宋声不知道这份名单在京城掀起了怎样的风波,反正自从梁文昌下台之后,他做事不受拘束,做番薯粉条的进度反而顺利了许多。

趁着新的知府没有任职,他得赶紧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粉条不是那么好做的,番薯淀粉做出来之后后面还有好几道工序,其中有一个步骤需要用火熬制粉浆,光是这个过程就失败了好几次。

等到宋声终于成功把粉条做出来之后,朝廷关于新的肃昌府知府的任命文书也下来了。

不过跟宋声想的不大一样,朝廷并没有派新的官员过来任职知府,而是景帝直接提拔他做了这肃昌府的知府。

到任地不足一年,他就又升了一级,直接从通判升到知府,这在整个景朝建朝这几十年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捉虫)

宋声成了知府, 李如成,赵游和崔海他们几个看起来比宋声本人还高兴。

有一个踏实肯干事儿用心治理地方的上峰要比什么都不管碌碌无为的上峰好得多。说不准未来几十年内他们这个穷地方真的能发展起来呢?

只是宋声成了知府,他原先任职的通判职位就空了出来。然而朝廷这次下达了圣旨升他为肃昌府的知府, 却并没有给安排新的通判到任。

也就是说,如今的通判之位空缺。肃昌地方穷, 谁愿意来这里做通判?就怕来了一个不干事儿就喜欢汲汲营营的。所以景帝没有从吏部里头安排人去肃昌, 反而在圣旨中说明让宋声自己从下头的官员中提拔一个上来。

他到任这几个月里,跟下面的官员也熟悉了。谁干的好谁干的不好他心里都有数,从下面提拔一个上来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端看他怎么选。

这倒是让宋声没有想到的, 圣上竟然会让他从下面提拔一个通判上来, 这不是给了他一定范围内相当大的权利吗?

尽管圣旨上的话十分官方,但宋声多多少少能感觉出来, 这次办的事儿景帝心里应该是满意的, 不然也不会在有限的范围内给他下放这么大的权力。

既然提拔通判的事交给了他, 那这个职位就不能随随便便选个人上来顶着,必须得是干实事儿的。

李如成,赵游和崔海几个自然也都在参选范围内,只是他们平时在府城里待的多,又被梁文昌压着,虽然有心想为百姓们办实事, 但还是有所限制, 所能做的也不多。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