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后事(2/2)

儒家,只有儒家。

新生力量涌起,老牌霸主就必然会受到最大的冲击。这就像一战和二战,老牌霸主如果能经受得住新时代的冲击和考验,他们就依旧是霸主。不然,就只有沦落一条路可走。

谁叫儒家与这个花花世界联系的最紧密呢。不打它打谁?

千百年光阴,在中国的社会里,儒家已经跟读书跟做学问跟做官,完全的融合起来,郑芝龙不下狠手怎么能行?

总之,郑森受教育很大很大,很多知识点在他看来那都是黄钟大吕,震耳发聩的。

甚至于他都从中看到了自家王朝基业一代一代,连绵不绝的传递下去的希望。

抽殖民地的血来补中原的底气,拿着殖民地的利益来收买本土亿万芸芸众生的心,这买卖只要做好,那郑家江山可不就能铁打铜铸的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了么?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直到万万世,永远不会断绝。秦始皇的理念大秦帝国没能如愿,可郑家王朝却能做到。

郑森只要一想到这个,就浑身热血沸腾。

这些日子里他真的想过太多太多回那美好的一幕了。

“这是我脑子里的帝国,不是你脑子里的帝国。今后你主宰的郑家天下与我所想的郑家天下必然是不同的,这不是说你想叫它一样就能一样的。”

世间万物有太多的不可预料,这道理郑芝龙明白,郑森也明白。

所以,一切就都靠他自己体悟了。

“不过朱家宗室的教训你一定要铭记在心。”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很大方,一个又一个的王爵,还是手握兵权的王爵,这看似巩固了朱家的江山,却也埋下了皇帝与藩王不愉快的祸根。

而且老朱家的藩王一旦封王就是世袭罔替,儿子的儿子也都有高低不等的爵位。然到了明末,全宗室数量多达二三十万,却偏偏连个能用的人都找不出来。

更重要的是,限于大明朝的财政体量,明朝中后期,郡王以上的生活还行,但郡王之下的爵位,跟老百姓相比较,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甚至不少贫困的触目惊心,根本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风光!

偏偏受于限制,所有明朝的宗室一不可以参加科举,二不可以当官,三不可以经商。

除了被当猪养着外,似乎卵用都没。

郑芝龙提及朱明的宗室,那是要郑森能有个前车之鉴,但这话听在郑森的耳朵中却又有着另一层的意思了。他觉得郑芝龙这是担心自己真的死了后,他那几个弟弟的前程。

郑森郑平兄弟的前程可都已经确定了。

虽然就现在看,郑平那儿还是千里长城第一块砖,但郑森与郑平是同胞兄弟,二人之前是没见过面,可感情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极大地加深。

郑森早前可是很孤单的。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兄弟,一个再亲不过的同胞兄弟,他感情一着迸发出来,可叫一个丰富。

所以,郑芝龙根本不担心现在还在金陵窝着的郑平。对比郑平,他更应该担心郑淼、郑鑫他们才是。

在郑森的眼中,郑芝龙说那样的话,他担忧的就是郑淼、郑鑫他们。

“尊侯,你且来看看,以为如何?”从通州去津门的路上,郑森写了一道折子。内里涉及的就是海外封藩建国和宗室爵位、功臣爵位的分级与传承规例。

既然自己的父亲对其他儿子表示担忧,那好吧,郑森觉得自己索性就道明心意好了。

总不好叫父子俩直接把话挑明了说吧?那多尴尬。

但这事儿他也不能全自己一个人做主,他想了想,就把施琅招来。施尊侯固然是武将,可却不是甚一勇之夫啊。

这人是他现下最为倚重的臂膀。郑森觉得自己也有必要把那‘大限之日’告诉施琅了。

“世子……?”施琅结果折子打开看,整个人大惊。

这郑森要把自己的兄弟门全都封王,施琅是一点意外都没,把郑鸿逵、郑芝豹等人封王封公那也是应该的,但海外封藩建国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