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程子安松口提到赋税,谢知府神色一喜,显得很是仁厚道:“百姓实属不易,就先收走一半的赋税,留一半给他们。待到他们松泛些。来年再多加一成,偿还往年的欠税。”
五成的赋税,按照朝廷标准收取,听上去很是仁慈了,至少没加税。
徭役与其他人丁税,不包括在内,粮食的种子,耕牛,农具,粪肥,谢知府统统不提。
程子安道:“留有的粮食,谢知府觉着,够他们吃到何时?”
谢知府眉头蹙起,不悦道:“我也是壮年男子,一天的饭食,顶多一碗米饭罢了。吃饭吃七成饱,对于身子也有好处。暴饮暴食,实则不可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的菜蔬,野味,河里的鱼,多得很,只要勤劳,肯上进努力,哪愁过不好日子!”
程子安望着案桌上几乎没动几口的大鱼大肉,不怒反笑。
谢知府这种人,上断头台也不为过。
实在是没了谈下去的心情,起身告辞:“谢知府早些歇息,下官就不打扰了。”
待到程子安离开之后,温师爷忧心忡忡道:“东翁,瞧着程县令此般做派,他肯定不想交赋税。”
谢知府脸色难看至极,道:“我岂能不知,他弯弯绕绕问这一大堆的问题,不过是想要讲述百姓有多不易罢了。百姓是不容易,真是可笑,百姓什么时候容易过!前朝,大周,哪朝哪代容易过!朝廷不在乎,谁都不在乎,偏生他程子安慈悲为怀,想要强出头!谁容易了,坐在我这个位置上来试试,我辛辛苦苦跑到富县来,已经尽量容忍,低下身段。要是他还不识相,就休怪我与他撕破脸!”
温师爷说不出什么心情,他是穷苦人家出生,实在是苦怕了。
谢知府虽说有时候脾气大一些,还算是个好东家,待他也大方,月例与赏赐都丰厚。
温氏近亲族人,靠着他做师爷,都过上了好日子,在老家颇有脸面,成了排得上号的乡绅,就是县里的县令见了,也要客气一二。
温师爷道:“东翁,昨日在下见到地里的小麦,不多日,最早的一批就得收割了。东翁不若就留在富县,亲自下田地去看着。东翁是何等身份,亲自前去催农,这事,要是传出去,又是一桩美谈。”
传出去,如何传出去,当然是经由人的嘴,一传十十传百,让几个读书人写文章捧一捧,官声就出来了。
谢知府抚须,很是谦逊道:“美谈这些,暂且放着不提。富县不比以前,我是要多留几日,四下走访一下,如实体会到民意,方能上达天听。”
温师爷见谢知府将他的建议,换成了自己的说法,脸上堆满了笑,赞道:“还是东翁想得长远,高明,高明,在下着实不如也!”
谢知府晚上吃了酒,如往常那样,起得就迟了些。
洗漱完,谢知府看着伙计提来的吃食,眉头皱成了一团。
平时早上起来,他都要先喝一碗燕窝羹。
罢了罢了,整个富县估计也拿不出一盏燕窝,就暂且委屈一二。
谢知府刚捧起小米粥,温师爷急急跑了进屋,神色惊惶,颤声道:“东翁,程程县令在楼下,要见东翁。”
“这也值得你大惊小怪?程子安见我何事,让他上来吧!”
谢知府斜睨了一眼温师爷,端起碗递到了嘴边。
温师爷都快哭了,急声道:“东翁,出大事了!”
谢知府的手一抖,碗差点翻到,气得他没了用的心情,将碗一扔,厉声道:“究竟什么大事,在天大的事情,也不能耽搁了我用饭!”
温师爷只能硬着头皮道:“朝廷,朝廷来了旨意,程县令,升任云州知府东翁,东翁,由程酌情留用!”
谢知府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失声道:“什么?!为何会这般?!”
朝廷吏部的公函,写得清楚明白,也没人敢冒这个险,仿照吏部公函,任用一州
温师爷也想问一句,为何会这般?
作者有话说:
120 一百二十章
◎无◎
谢知府面临着被解职的危险, 温师爷同样面临着丢掉差使的危险,两人魂不守舍,一起下楼来到大堂。
程子安如昨日那样, 穿着半旧的布衫, 坐在临窗的座位上,啃着馒头就就小米粥。他看到两人惨白着脸, 朝他们招呼道:“用过饭没有, 过来坐。”
说罢, 他补充了句,掏出几个大钱扔在案桌上,“我请客,喏,再去拿两份早市来。”
伙计接过大钱下去了, 谢知府拖着沉重的脚步上前坐下,他哪有胃口用饭,接过程子安递来的吏部公函看了许久,直愣愣盯着程子安, 道:“程县令”
程子安出声打断了他:“程知府。对了,你的字是什么?还有你呢?”
两人分别答道:“字子晦。”, “字明瞻。”
程子安也不知道究竟哪个晦, 哪个瞻,很是敷衍夸赞道:“好字好字,你们年长, 我直呼其名总不合适, 还是称字以示尊重。”
一般来说, 长辈称呼晚辈, 相熟交好的平辈友人之间, 皆直呼其名或者排行。表示尊重时,会称呼字。
要是有了官位,比如尚书宰相等,皆以官职相称。
程子安一说要称呼两人的字,他们彼此面面相觑,更加忐忑起来。
酌情任用,程子安难道是要解了他的官职?
此事毫无征兆,来得太快,谢子晦整个人都晕晕乎乎,身上一会冷,一会热。
伙计上了清粥馒头,谢子晦连看都不看,定定盯着程子安。
程子安指着案桌上的早食,道:“吃吧,全富县,估计约莫能有十余户人家,能吃得起白面馒头,浓稠的小米粥。”
温明瞻望着面前的碗碟,似乎明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