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节(1/2)

宋积云转身,果然不再看白大人的尸体,奇道:“你能走得开?”

“出了这么大的事,肯定有很多的流言蜚语。最好还是回京见皇上一面。”他说着,看了眼正大声吩咐属下去把项大人等请过来的王指挥使,压低了声音道,“这位是太后娘家人。”

好吧!不到京城不知道当官的多。

她抿着嘴笑了笑,正要说话,外面突然喧嚣起来,还夹杂着马匹的嘶鸣声和孩童的嚎哭声。

像是有兵卒过来了。

两人不由得面面相觑,并肩快步走了出去。

就看见整个山脚都被吵醒,流民们纷纷钻出草棚子,或揉着惺忪的睡眼,或哄着哭泣的孩童,或茫然无措,俱望向一群鲜衣怒马的校尉朝议事厅奔驰过来。

“允中!”骑在最前面的一老者翻身下马,“允中!你没事吧!我来迟了!”

他眉目儒雅,满脸的愧疚。

竟然是镜湖先生!

他亲自过来了。

他身后的人立刻跟着翻身下马,几步上前扶了镜湖先生,道:“您老人家慢点!”然后急急地对元允中道:“叔祖父意识到东征高丽的事是兵部危言耸听,有可能是为了杀良冒功就意识到你很危险,连夜让皇上下旨,召了密云卫的人,亲自带队赶了过来。允中,叔祖父可是为你操碎了心!”

“外祖父!”元允中忙上前行礼,上下打量着镜湖先生,歉意地道,“都是孙儿任性,让外祖父这么大年纪了还为我拖累!”

“好孩子,你没事就好!”镜湖先生说着,扶了元允中,关切地道,“我六百里加急地往这边赶,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到的时候你已经折回了石景山。这应该是两位指挥长的功劳吧?”

他真情实意地说着,一抬头,看见好整以暇地站在元允中身后的宋积云。

他不由得一惊,道:“你怎么在这里?”

“镜湖先生!”宋积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笑盈盈地和他打着招呼,道,“您来得也不算晚。我的人当时正苦于无法脱身,正巧您领着密云卫的人去了,他们才能转而去追赶先一步赶往石景山的元大人,才会救了再次被兵部的人伏击的元大人。说起来,没有镜湖先生,我们当时险矣!”

她说完,还朝着镜湖先生福了福。

“是吗?”镜湖先生笑道,只是那笑容未达眼底,多少透着点冷淡和疏离。

偏生向来信任外祖父的元允中半点都没有察觉,还满含爱意地看了宋积云一眼,激情地道:“这次多亏宋小姐相救了!”

他把他是怎么遇险,宋积云又是怎么陪着他的事一一告诉了镜湖先生,还介绍扶着镜湖先生的中年男子:“这是表兄,姓王,单名一个孜,字立勤。如今在鸿胪寺当差。”

王孜看了镜湖先生一眼,犹豫片刻,朝着宋积云点了点头。

看来这是个知情人。

宋积云微微地笑,称了他一声“王大人”。

而王指挥使之前就听说过元允中为了娶个商人女做结发之妻,为此和家里闹翻了的事。他之前觉得元允中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着了。但当他知道来救他们的人是那个商人女时,他立刻对这件事有了改观不说,还觉得元允中做得对。

他感觉到王家的人对宋积云都不太热情,想了想,决定还了宋积云这个人情,遂也跟着道:“老爷子,元大人说的不错。我们这次能脱险,还真是全靠宋小姐。”

他啪啦啪啦地称赞起宋积云来。

(本章完)

镜湖先生听着,温文尔雅的眉宇间隐隐浮现出些许的不耐烦。

他的确失误了,他的确没有想到宋积云会不顾安危来救元允中,可他和很多久居上位的成功人士一样,就算心有所触,也不会轻易认输。

等到王指挥使说得差不多了,他找了个机会,笑着打断了王指挥使的话,客气地称赞了宋积云几句:“难怪他那师兄江淳去梁县做了父母官之后夸奖宋小姐‘巾帼不让须眉’!”

在场的大多数人听了这话都善意地望着元允中和宋积云呵呵地笑,觉得宋积云这是得到了镜湖先生的承认,他们苦尽甘来,鸳盟可期了。

可元允中却皱了皱眉,隐隐觉得镜湖先生这样的反应不是他期待的。

自己的外祖父对于宋积云的认可未免太草率、敷衍了。

这不像外祖父平日的作派。

他甚至有些不高兴地喊了声“外祖父”。

只是还没有等他开口说话,王孜突然笑道:“允中,叔祖父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为了你连夜奔波百里,一夜未合眼不说,还想办法走自己的人情,在户部给你调了一百多石粮食,马上就到。虽说不多,却可以解你燃眉之急。而且叔祖父已手书你祖父,让你大堂兄景年明天一早就去户部。户部左侍郎是你大堂嫂叔父。有景年亲自出面,户部不会不给景年面子,肯定很快就下拨粮食。”

镜湖先生轻轻地看了自己的这个堂侄一眼,眼底闪过满意之色,然后接了他的话道:“允中,现在粮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大的问题是怎么安置这些流民。自你跟我说你要出城抚民,我就一直在想这件事。”

他说着,问元允中:“你手里有没有十三省的舆图?若是没有,阿孜,你给允中简略地画张十三省的舆图,我有个想法,得和你商量商量,看行不行?”

宋积云没有吭声。

这王孜和镜湖先生的配合打得可真好!

不过,她要共度一生的是元允中。

元允中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她想知道元允中会怎么做。

而元允中果然没有让她失望。

镜湖先生说到这里,他神色一正,不仅没有被外祖父和表兄的话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而影响,反而肃然地道:“外祖父,表兄,我小的时候,你们都告诉我,说公事是做不完的,家人才最重要。我们暂且先把公事放一边,说说宋小姐的事。”

镜湖先生和王孜微愕。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