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许记者的报道是一篇公正客观且精彩的报道。
但正如同样精彩的《采桑女》一样,这篇报道注定不可能被太多人看到。
这年头大家看新闻都喜欢看娱乐八卦新闻,再不济也得是政治实事,再次是财经。
一篇公正、客观、文笔上佳的戏曲报道,还是需要花钱买的电子刊,实在是很难受大家喜欢。
“许记者他们这个报社的电子刊销量有点惨淡呀!”江祺看着销量感叹道,“一天时间就卖出去193份,他们报社都不自己刷一下电子刊的销量的吗?”
照例来戏院坐着蹲人,顺便交流指导的蔡佳敏笑着道:“江老板,这就是你不懂了。”
“许记者所在的这个报社是老牌报社,影响力很大但销量远不如从前,大部分销量还得靠线下的纸质版,他们有一批非常稳定的订阅报纸的用户,电子刊只不过是为了跟上时代,不指望靠电子刊赚钱。”
江祺眼睛一亮:“这么说,许记者的报道还是能被不少人看到的喽?”
蔡佳敏笑着点点头:“当然,而且其中有不少是《采桑女》的观众群。这个报刊当年就是以追踪报道戏曲出名的,20年前通信还不发达的时候,有很多戏迷就靠订阅这家报纸找追踪消息,找可看的新戏。”
江祺的笑容更加真挚了。
汪平修的近乎没白套!
“等晚些时候我和我的师兄师姐大声招呼,截一段这篇报道里夸赞戏曲本身的内容,让他们转发帮忙宣传。”蔡佳敏道,扬扬手机,“我可是第一时间就帮忙宣传了,微博,朋友圈一个没落下。”
“那真是谢谢蔡老板了。”江祺连忙道。
蔡佳敏笑得更灿烂了:“江老板,你也别光谢我呀。帮我说说情,和汪经理说一声,就一个戏本子,大戏不成小戏也行,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我都可以的,只要汪经理同意帮我写这个戏本子!”
“价钱什么的都好说,我可以给市价20倍的稿费,30倍也行!我知道汪经理父亲中了彩票,家里现在也拆迁了不缺钱,这个钱其实是我的心意和态度,我一定不浪费她的戏本子!”
江祺苦笑:“蔡老板,这个我真的爱莫能助,我总不能替杏花答应这件事情吧。我是了解她的,你如果都出到了这个价她还是不同意,就说明她可能真的觉得自己写不出来。”
别说30倍的市价,如果汪杏花真的能写出来,蔡佳敏把价钱开到15倍的时候汪杏花就同意了。
现在,汪杏花大约只会抱着蔡佳敏哭,哭她为什么是个唱昆曲的。
蔡佳敏只能失望叹气。
虽然江祺这边帮不了蔡佳敏,但蔡佳敏确实是为了《采桑女》的宣传掏心掏肺。
在蔡佳敏的宣传下,不少没来戏院看《采桑女》首演的,有一定粉丝基础的戏曲演员纷纷转发许记者的报道,为《采桑女》背书站台。
在许记者不收钱的报道闪亮登场之后,其余收了钱的报道也陆续出炉。
因为收了钱,在夸的时候当然要不遗余力。
不同记者的报道重点是不一样的。
有的记者在报道《采桑女》之余顺便宣传一下游乐园,收一份钱打两份广告。
有的记者将重点放在冯灵上,重点夸赞这个演员的天赋、嗓音、动作和年龄,一通夸之后来一句未来可期,显得报道没有那么浮夸。
有的记者则将重点放在了采桑女的创作故事上,虽然大家都很遗憾汪平修没有先前那位王师傅的联系方式,没能采访到在采桑女的创作历程上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王师傅,但这并不妨碍各大记者写报道。
记者们都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一个干巴巴,平平无奇的故事都能编得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更不用说汪平修的原版故事本就足够精彩。
可谓是要剧情有剧情,要立意有立意,要感动有感动,到最后还升华了一下。
这么精彩的故事,不写个2000字小作文都对不起汪平修的卖力表演。
不止一个记者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了采桑女的创作历程上。
写得那叫一个精彩,恨不得以这个创作故事为基点直接写一本短篇小说出来。
然后,不出意外的,就有营销号盯上了这个小故事。
营销号除了收钱打广告、带节奏之外,也是要熬日常找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剪成视频维护粉丝的。
一个全是打广告和带节奏的营销号注定不可能做得长久,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采桑女的创作故事无疑是一个好素材。
十年磨一剑,励志!
传统戏曲,正能量!
作者悲惨的童年,吸睛!
最后还升华了一下主题,棒!
这样一个好故事,不剪成视频投放给很容易被感动的老年人看,真是浪费了。
于是乎,在江祺等人刷不到的短视频里,又多了好几个有关一个优秀戏曲创作的小故事视频。
……
商都的一户普通人家里,今年已经72岁的牛奶奶同往常一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刷短视频。
刷着刷着,牛奶奶的好闺蜜陈奶奶给她发来了一个短视频的链接。
短视频的名字叫《一个平凡的创作故事,值得回味!》。
牛奶奶知道,这是好闺蜜又看到了好视频分享给自己。一想到前段时间好闺蜜分享给自己的那条神秘音频,牛奶奶不禁心头一暖,一条语音消息发了过去。
“老陈啊,你孙子不是学那个什么计算机的吗?他有没有找到那段唱词是哪出戏里的呀?”
陈奶奶很快也发来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