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2/2)

也不像他,一夜一夜地睡不着,每次感觉自己很累了,偏偏躺下后,又觉得哪一段没记住,又点灯坐起来翻书。

王多寿打算去请教请教姐夫,他觉得他的这个状态再不改,恐怕到不了下场,人就坚持不住了。

他打算找卫傅,没想到卫傅也正打算来找他。

两人进了屋里坐下,卫傅道:“我跟你姐看你最近屋里的灯,总是熄得很晚,你这样下去可不行。”

王多寿苦笑:“我也正想去找姐夫呢。我也知道我这样不行,可总是改不了。”

卫傅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

“其实你很聪明,我之前看你的书,上门的注释都写得不错。在书上面,你该吃的都吃透了,你知道你的弱项在哪儿?”

当然知道。

“八股文写得太平平无奇。”

县试院试对八股文要求不高,只要四书五经功底扎实,试帖诗和杂文没问题,八股文上即使弱点也能过,但越往后,对八股文要求越高。

现如今科举一途,考官对八股文的出题,已经不再仅限于四书五经上的内容。题目还是在从四书五经上截搭,但要求考生言之有物。

这是在为之后的乡试、会试做准备的,因为再往后考,除了八股文外,还要多一门策论。

策论就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还需要考生对时政、吏治有一定了解,才能写出好的策论。

这种在八股文基础上再增添策论一道,数年前卫傅和他的太傅,也是礼部尚书彭越议过。觉得靠八股文取士,考出来的进士都是读死书的,隻知掉书袋,于朝廷朝政都无益。

可八股文取士已流传几百年,想要动摇非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后来只能八股不废,在八股的基础上增添策论。

同时要求主持乡试会试的考官们,出题要有立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随便从四书五经里截搭出一个题目,就算是出题了。考官在审考卷时,也要要求考生言之有物,而不能无病呻吟。

而王多寿的问题就在于,他很聪明,可建京本就远离中原,学风不盛,当地也没什么有名气的书院。

当地读书人少,自然少有士子们评论时政,而王多寿碍于是农家出身,见识有限,更没有机会接触时政、吏治方面的机会,以至于让他提笔写八股可以,但要写得言之有物却很难。

说白了也就是出身限制了眼界,眼界限制了他继续往上攀升。这恰恰是农家子想要通过科举一途晋升最难的一关。

曾经卫傅以为朝廷开科取士,不拘一格,不分贵贱,便可广纳天下贤才。

事实上科举虽给了底层出身的寒门子弟一个晋升之途,但由于寒门子弟先天条件较差,真正能读得起书读得好书的,还是那些家有恆产之人。

尤其累世读书之家,他们不光有家财支撑读书,还有有经验的、甚至正在做官的长辈指点,更是如虎添翼。

于是乎,越是这种人家,考出来的官越是多,官越多,越能萌荫子嗣。

与之相反,寒门子弟却连去学馆读书都困难,唯一能对这些人有帮助的地方县学州学却是等同虚设。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52shuku/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传送门: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假面的盛宴 种田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