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的自赎
已经过去半天了, 文档里依然只有一行字:《来自黑夜的自赎》,作者:绝望的羔羊。
戚晚的晚饭是在电脑前吃的,边吃边看了十几分钟的剧, 剧情没有看进去, 饭吃得也不香。
这会儿她盘腿坐在办公椅上,捧着咖啡杯,盯着文档, 眼睛发直, 脑子里思绪纷乱。
她不是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她有很大的脑洞,收集的资料也足够丰富, 随便就可以编出一个故事, 可这一次她却不想编,或者说不想以“编”为主。
她想更贴近事实,想去按照自己的认知和记忆来还愿真相, 可在那之前, 她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脑海中呈现的部分, 到底是真相还是妄想、臆想。
前天戚晚去复诊, 医生判定她情况稳定,只需要按时服药继续保持即可。
医生不是她,也看不到她脑袋里的东西,这种客观判定只是从医学角度上下的定义, 戚晚只觉得这趟白跑了,因医生也无法准确告知, 她脑子里那些片段有没有虚构的成分。
戚晚一直有写卡片的习惯, 这还是写作以后养成的, 现在她手边就有一叠卡片, 都是为了这篇新文准备的。
第一张,上面居中位置画了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对应一个名字:郗晨、辛念、戚晚。
辛念后面又有一条线,对应辛念妈妈,郗晨对应着荞姐,而戚晚则对应着安闲。
三个女生,三个不完整的母系家庭,家中大家长是女性,三位父亲都因为各种原因而缺席。
郗晨,她不知道生父是谁,荞姐没有结过婚。
辛念,父亲因工去世,辛念母亲有肺病,家里靠工亡抚恤金过活
戚晚,父不详。
这三行小字就标注在三段母女关系旁边,但“父不详”三个字后面却打了一个问号。
这不只是一个标点符号,也是戚晚的真实想法。
她真是父不详么?
为什么在她的记忆力似乎见过一个男人,他叫她晚晚,他还说她是乖女儿?
那个男人是谁?
当然,这是戚晚脑子里唯一的问号,还有母亲安闲的死。
按照戚晚现在的记忆,安闲死于药物中毒。而且安闲一直都有服用安眠药的习惯,自从受了一场刺激之后还患有躁郁症,会吃一些抗抑郁的药物,那天是安闲病发,情绪起伏巨大,存在自杀的可能性。
有躁郁症的人据说自杀率比普通人高了二三十倍,那是一种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极限跳跃的病症。
说实话,即便到现在戚晚都不太能接受这件事,因她还记得母亲走之前和她说过的话——那天母亲难得神志清醒,精神也不错,说自己灵感爆棚,要趁着状态好赶紧把稿子赶出来。
是的,那时候母亲和一家出版社签了长篇小说的合约,稿子一拖再拖,长达两年都没有交稿,但出版方十分认可她的故事,愿意等。
安闲在电脑前坐了四个小时,直到饿得眼前发黑,双手发酸才离开。
那天戚晚叫了外卖,是安闲喜欢吃的菜,安闲吃了很多,吃饭时还说下午要继续赶稿。
然而到了下午,戚晚却听到安闲房间里传来摔东西的声音。
戚晚去查看,见安闲将无线键盘摔在地上,而她正捧着头痛哭着。
戚晚知道安闲犯病了,她劝安闲吃药。
安闲叫戚晚滚出去。
戚晚将门关上走了,整个下午都没有回家。
直到傍晚戚晚进门,见安闲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便没有打搅。
结果,那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派出所的民警问过戚晚,为什么明知道母亲有躁郁症,她还是选择出去。
按理说医生应该交代过,患有这种情绪病的人很容易会想不开,自杀的行动力也非常强。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去陪伴。
戚晚就将自己的病历拿给民警看。
民警顿时不说话了。
在稍后的询问过程中,戚晚还描述了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包括安闲生前的表现。
民警开始还神色如常,听着听着便面露古怪。
直到再往后有医生为戚晚做出诊断,判定她有精神分裂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妄想症状。
这种病大多会出现在性格内向,性情孤僻、敏感,比较极端的人身上。
当然,病发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需要漫长的过程铺垫,还需要一些外力的刺激。
有些人个人意识过于强烈,或者有短时间内迅速增强的现象,精神难以负荷。还有些人,是他的显意识受到潜意识的错误引导,将现实与妄想混为一谈。
戚晚觉得自己很正常,她甚至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认知和意识异常清晰,她清楚地记得一些事,还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
然而在医生看来,这就是她病症的表现之一,固执地认定自己“妄想”出来的事实是真的。
随着治疗的进展,戚晚开始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产生怀疑,她有点不那么自信了。
从医学上来说,这是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