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节(2/2)

虽然着市场的爆发,不同类型的产品从原料、生产、销售各环节来看都有着一些隐藏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目前看来也越发突出。

郑国元认为,目前是最好剥离的机会,趁公司下属各厂的生产调整,直接就把两类产品剥离出来,而且由总部分别成立专门负责的事业部。

至于事业部的名义郑国元也想好了,一个可以叫饮料事业部,一个叫方便面事业部。事业部作为总部的分支机构,类似于销售公司的存在,单独对所属的产品进行全面负责。

这样的好处是很多的,以宋援朝的见识当然明白。不过这样做也代表着司特公司从直接控制下属企业到通过产品事业部控制下属企业了,中间多了一道手,必然会形成公司结构的庞大化和精细化。

而且这两个事业部一旦成立,它的地位先天就比一般的部门要高。按照郑国元的设想,事业部会设置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总经理的级别在集团副总到总监,副总经理级别在总监级到部门经理级。

宋援朝没有马上说话,抽着烟静想着,权衡其中的利弊。他考虑了好一会儿,还是觉得成立产品事业部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当然一旦产品事业部成立后,“大公司”的格局就会相应而成,企业的许多管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趋向于“大公司病”。

这在宋援朝看来问题的确存在,而且时间越久,产品事业部的权利越大,未来公司就会慢慢趋向于保守。

想到这,宋援朝哑然失笑,这也未免考虑的太远了些。

哪怕就算是这样也是好些年以后的事了,何况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大公司化和大公司病必然会产生,这是所有企业都逃脱不了的问题。不过这是未来的事,要达到这种程度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目前这么做是最好的选择。

宋援朝让郑国元做一下关于两个产品事业部的初步方案,这样的大事光靠他们两个人商讨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通过公司内部会议才能决定下来。

见宋援朝迟疑后对自己的建议表示同意,郑国元很是高兴,一口就答应下来会尽快完成这个方案。

下班后,宋援朝没有回家,直接去了林道远的住处。

到了地方,陈玉琴在家,看见宋援朝来很是高兴,拉着宋援朝问了些林燕和孩子在香江的事。

虽然平时都有电话联系,可人不在内地去了香江,作为母亲和姥姥的陈玉琴还是有些不放心,等宋援朝告诉她林燕和孩子都很好后,陈玉琴这才露出了笑容。

校园招聘

“妈,您要没事的话我安排您去香江住些日子,燕子和孩子在那边也一直想您呢。”

听到这,陈玉琴眼睛顿时一亮,接着想了下又摇头叹气:“按理说去看看也好,能在燕子和孩子身边我也放心。可是老头子这边的情况你也知道,他现在比在燕京的时候还忙,我要是不在他身边,家里就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了。”

“再说了,我这样的身份去香江也不合适,传出去不好,你爸现在的工作我们作为家属有些影响还是要注意的。”

宋援朝有些遗憾,陈玉琴之前在燕京还是挂了个闲职,后来跟着林道远来到金陵后,因为林道远的原因拒绝了组织原本打算安排在妇联的工作,如今算是正式彻底退了下来。

陈玉琴这么做也是考虑到林道远的因素,作为林道远的妻子她有些时候必须要顾及这些,如果在妇联挂职就不免得会有人来人往,人情世故是最难处理的,现在林道远在地方算位高权重,陈玉琴是老干部出身,当然明白作为家属应该避免那些问题。

但这样一来,陈玉琴就成了一个退休在家的妇女,看起来似乎清闲,可实际上还是有些无聊的。

林燕和孩子在沪海的时候,陈玉琴还能有时间抽空过去住上几天,和女儿外孙在一起乐呵乐呵,现在她们去了香江就不那么方便了,再加上现在去香江等于出国,作为林道远的家属经常往香江那边跑,这传出去像什么话?

安慰了陈玉琴几句,陈玉琴倒对此没太多怨言,只是笑着说当领导家属的就是这样,这么多年她早就习惯了,如果不是因为林道远的缘故,当年她也有机会进步,挑更重的担子,可为了家庭和丈夫,就选择了放弃,虽然现在回头想想有些遗憾,可同样也是值得的。

听到这宋援朝翘起大拇指赞丈母娘觉悟高,拍了几句马屁话,老太太乐得哈哈直笑。

正说的热闹呢,林道远回来了。

“今天怎么这么早?”见丈夫回来,陈玉琴起身迎了过去,帮丈夫脱下了外面的中山装。

“今天下去了一趟,一圈转完看没什么事就直接回来了。”林道远说道,见到站起身迎自己的宋援朝笑道:“你小子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

“下了班过来的。”

“饭吃了没?”林道远下意识地问了一句,话刚出口就笑道:“我也糊涂了,这个点肯定是来蹭饭的。老婆子,饭好了没?先开饭!”

“好了好了,我前面还和援朝说呢,你要是再不回来我们就先吃了,刚说完你就进屋了。”陈玉琴笑着回答道,接着让他们先去坐,马上就开饭。

林道远家的饭菜还是那么简单,两个蔬菜,一个豆腐汤,唯一的荤菜是一条鱼。

很快吃完了饭,林道远起身对宋援朝招呼,让他跟自己去书房,原本打算帮着陈玉琴收拾一下的宋援朝抱歉地向丈母娘做了个歉意的姿势,陈玉琴笑眯眯示意他跟老头子过去吧,这里有她就行了。

进了书房,林道远在沙发坐下,接过宋援朝递来的烟点上身子往后一靠:“今天来有事?”

“瞧您说的,我没事还不能来看看您和妈?”

“你小子我还不清楚?没事你会跑过来?行了,有事说事,我晚点还有几份文件要看呢,没工夫和你在这闲聊。”林道远有些嫌弃地一摆手,直截了当道。

宋援朝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几声,这才道:“爸,您能不能和教育部门那边打个招呼?”

“教育部门?打什么招呼?”林道远一愣,疑惑地望向宋援朝,不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马上就要毕业季了么?我们司特公司目前各厂都在扩大生产,眼下人员紧缺。司特的企业性质您也明白,在大家看来合资企业远比不上国企靠谱,就连集体企业也压我们一头。现在大家的观念是一进机关,二进国企,第三是集体企业,只有去不了这些单位的才会考虑我们合资企业。”

“从香江回来我在公司连开了几天会,目前人员缺口太大,急需一些新鲜血液的补充。这不想来想去除社会招聘外就想到了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嘛。大学那边我不考虑,我这座小庙人家也看不上,不过高中毕业生说不定能争取一下,您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林道远打量了宋援朝一眼,想了想点头道:“你这个思路倒是还成,不过你就能保证高中生愿意来你们公司?”

“试试嘛,试试又没关系,万一有人肯来呢。”宋援朝说道:“高中生毕业后的出路无非就那么几个,除了考大学外就是考中专或者等待工作分配。”

“考大学暂且不说,如果能考上大学的根本不会对我们公司有兴趣,可话说回来真正能考上大学的又有几个?现在上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年大学的录取率我查过了,才293%,这个比例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一百个考生,能上大学的不到三十个,全国164万考生落榜的达到了116万人左右,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就算其中有不少考生会复读再考,但所占的比例也不会高。”

“至于高中考不上大学去考中专的也是一条出路,可您知道考上中专后还得继续学习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工作,再加上考中专的难度也不比考大学低,真正能通过的人实际不多。”

“这样算下来,自谋出路和等待国家分配的占了很大比例。后者对于地方相关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压力,当初像我和燕子这样的知青回城人员至今都没分配工作的依旧存在,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冒了出来,他们也难呀。”

“爸,我说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情况,没有一点夸张。所以现在司特缺人,对社会招聘又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我觉得通过高中学院,由教育部门牵头进行提前校内招聘或许是一个出路。这样的话既能解决我们公司目前的问题,也能给地方部门减轻压力,对于一些根本没有把握考上大学,同时又没有渠道分配到好工作的高中生来说同样也是一条出路,您觉得呢?”

林道远抽着烟没回答,宋援朝的话说的没错,作为领导他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也是有所了解的。